我国现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2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2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盐碱地智能农业装备设计与产业化创新中心以8000平方创制中心和8000亩试验基地为基础,将农高区打造成辐射全国亩盐碱地作业的盐碱地农业机械设计、试验、生产、示范、推广中心,所生产机械,面向全国盐碱地作物输出成套农机作业标准、作业方案、作业案例及其成套农机装备。进而打造成可复制、可参观、可示范、可引领的输出型全国盐碱地发展利用国家级生态发展及农机创制中枢系统,切实践行2亿亩盐碱地对18亿亩耕地的有力支撑。
新一代农机装备及服务智造园
农机装备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盐碱地田间作业装备代表着世界各国农机设计、生产、制造及应用的总体水平,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具有创建农机高端制造且引领新农业新工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完备条件(示范园区+应用场景+人才支撑)。
围绕盐碱地智能农机代表性产品及核心关键零部件的全生命周期产业化瓶颈,系统性布局、模块化设计、全链条贯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农业全环节急需集成转化方案,建设具有核心中枢功能且含有八大模块的国际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农机设计与开发中心,建成具有高端农业装备外观造型快速成型功能的智能化硬件创制线1条、核心零部件中试示范线2条、特色优势智能农机装备核心环节集成创制线5条;创建国家级农机试验鉴定检验检测测试中心,争创国家级智能农机装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基础应用相融合的国际高水平先进科研平台;搭建以育种物理学(光电波及图形、图谱为一体)为基础的现代盐碱地智慧育种新型场域,建成数据驱动型国家级盐碱地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和盐碱地农机农艺融合创新与现代智能农业装备展示中心。
158基地的建成,可形成正向设计反向驱动的系统化示范,实现盐碱地农机农艺融合基础理论的重大创新+核心技术突破+产品装备创制,推进农机研发+产业学院+产业示范的科教产一体化深度融合,必将加快现代农业装备技术支撑传统农业的重大变革。
图1 158基地效果图
回到顶部